八一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八一中文网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306章 宦者与太学生

第306章 宦者与太学生

推荐阅读:

朝廷的政令已经下达,并不是诸生们论断清议一番就能改变的。

前文说过,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形成了以品评人物为基本形式的政治批评的风气,当时称为“清议”。

太学因为汇集天下才俊,便成为清议的中心。而郡国学的诸生,也与太学清议相呼应,形成了更广泛的舆论力量。

虽然以前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自公卿以下,莫不畏诸生贬议。

但是经过永兴元年和延熙五年的太学生运动,朝廷开始关注到

就在吴咏等人小声议论时,蔡邕缓缓走上高台,对诸生拱手道:

“儒学之道,在于论,众人可论,天下可论,道理所在,论则明,不论则偏,而今日之论,论平准列内署,诸位学子,无论是何人,皆可上台而论!”

蔡邕看起来不过五旬而已,他声音很是洪亮,最近因为书写熹平石经的关系,在洛阳士林中,开始声名鹊起。

“论平准列内署?”

“此事影响颇大,已撼我大汉根基也,论一论,为后人警惕,为前人明理,也是好事,说不得天子会因为我等的论断而改变心意!”

太学生的影响力,开始有意打压。尤其是熹平元年,朱雀阙出现匿名书,指斥宦官专权,主持清查的官员四出逐捕,收系太学生竟多至千余人。

太学生中虽然相当一部分人出身于官僚富户阶层,和官僚士大夫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他们少年英锐,思想较为新进,言行较为勇敢,又以尚未跻身于官场的身份,和民间有比较多的接触,对于弊政的危害,也有直接的感受。他们以特殊的视角观察到社会矛盾的激化,因而对汉王朝面临的严重危机,可以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太学生站在社会上下阶层之间的特殊立场,使得他们代表的舆论倾向具有某种公正性。

太学生们所接受的儒学教育中民本思想的积极因素,也对他们积极的政治意识、正义的情感倾向以及政争中“英勇的姿态”,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许是执政集团上层官学教育的设计者和推进者起初没有想到的。

想到这里,吴咏又看向高台上侃侃而谈的蔡邕。

“可这命题之论,会不会引起朝堂之怒也!”

“我辈读书人,一心为天下,有何不可论也!”

“……”

一个个学子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了。

“没想到蔡议郎有如此魄力,敢在这个时候,论平准列内署!”人群之中的吴咏闻言,摇头叹息。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