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八一中文网 > 乡村教师——心灵的驻守 > 四十六章 饭局

四十六章 饭局

推荐阅读:

菜端上来,先是礼让着坐座位,按资排辈,高富顺是客人,又在县直单位上班,坐上位的右边是主宾席,村支书王国定坐上位的左边,是本村的一把手,坐上位的右边是陪宾席,高粱挨着高富顺坐,杜晓明挨着王国定坐,一圈人好不拘谨,一个个笑容满面,颇有梁山好汉的姿态。

王国定给大家斟满酒,瓮声瓮气道:“今年假期涨大水,咱们老师们都辛苦了,我代表村支部和全村老百姓给各位老师道一声辛苦了,同时表示对新分配的高粱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这里条件艰苦,不过这菜是上午我托黄老师在镇上办置的,卤鸡卤鸭卤猪蹄红烧鲤鱼,还有本乡本土的香菇、木耳、龙爪菜,全是无公害的,咱们凑合着吃。高老哥,你说两句。”

高富顺摆摆手,道:“表示感谢,一桌子菜,真是盛情,咱们今天聚一块是缘分,就是拉拉家常,掏掏心窝子话。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大家走了一下午,都饿了,等不及了,王支书杜校长,各位老师,咱们先吃为快。”

杜晓明举起筷子,指着红烧鲤鱼,道:“领导先剪个彩。”

高富顺毫不客气,加起一块鱼肉,塞进嘴里,道:“来,都吃。”

夜里,照例是村支书王国定喊大家吃饭,这是本村立下的规矩,每年开学第一顿饭就在村支书家吃,一方面村支书代表村支部和全村老百姓表达对服务本村教师的一种敬意,另一方面村支书间接听取学校上一学年在全镇的教育位次及教育现状,最主要通过一顿饭相互捧捧场子护护面子,一个自然村村干部和教师都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得相互尊重相互配合。这里是没有食堂的,村支书家里被刮了,只能在刘银凤家里。

到了刘银凤家时,黑暗前的黎明,山村的天更显得清澈明净,火烧云也显得雄伟壮观美轮美奂了。刘银凤家住的地势较高,在半坡上,幸运的免遭洪水一劫。刘银凤的院落很有乡土特色,院前搭一瓜架,种着丝瓜,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藤上便结满了黄的花和青的瓜,衬着那长长的藤,构成了一作别有幽默的装潢。

刘银凤个儿不高,齐耳短发,穿的很朴实,一看就像电视剧里大妈的形象,一见到村支书和杜晓明一伙人,脸上漂浮的笑很自然:“杜校长,今年你又能分到我们酒馆,我心里真高兴。”

“这不不舍得老大姐吗?”杜晓明打哈哈说,然后互相介绍道,“这是今年新分配的大学生,叫高粱,这是他爸,在咱林业局上班,这是我们学校老教师,刘老师,在这里教了三十多年,今年退休了。”

“这娃一看就是个好娃,长得排场,只是到这里要受罪了。”刘银凤边说边很自然的拉着高粱的胳膊,很是亲切。

大家便争先恐后的吃起来。

一阵风卷残云之后,照例是倒酒。

杜晓明拿出口袋一包药,声明道:“今天特殊情况,咽喉肿痛,医生开有头孢,不能用酒。”

“娃小,得靠你们照顾。”高富顺说。

“以后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你多包涵。”刘银凤笑着,把大家让进家中。

刘银凤的家里家具也算是一应俱全,沙发、茶几、电视、冰箱将20来平方米的客厅摆的满当当的,客厅正中的的墙上挂着一个大牌位,上面正中写着“本音王门堂上历代祖宗祖之位,利世仙官来,招财童子至”,左边写着“孝先人三杯清酒”,右边写着“敬祖宗一壶明香”,高粱对这些很陌生,他细细的打量着。

刘银凤只有一个人在家,支书说他男人一直在玉石矿打工,儿子在当兵。

杜鹃主动烧火,刘银凤掌厨,几个男人围坐在一个方桌子四周,喝茶、吸烟、吃花生,天南海北的聊。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