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字:
关灯 护眼
八一中文网 > 修仙大唐之问鼎沧溟 > 第二章 事了踪不见

第二章 事了踪不见

推荐阅读:

可惜,如此诱人的修文练武,跟李治却毫无关系,他天生就是传说中的“天漏之体”,半点真气也无法储存。

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

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自然,前三者“修身”、“德行”、“君子”即为后天境界,而“立命”和“大儒”却是先天境界,文成大儒,亦可通神。

又加上秦琼跟尉迟恭不同,他在一帮瓦岗旧将中的影响力甚大,即便胸怀宽广的李世民,多多少少也对此有些忌惮。

索性,秦琼就以养伤为由,逐渐地隐退了,也从原本的从一品翼国公,变成了正三品的左武卫大将军。

当然,戎马半生,秦琼多是身先士卒,也落下了一身伤病,现在彻底变成一头病老虎了。

练武如此,修文之人也同样有类似的等级划定。

此时的修文,多以儒家为尊。

可惜,经过隋末唐初的大动荡,礼乐崩坏,文道不昌。

就连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孔颖达那样的人物,也只是到了“半步大儒”、或者叫“半步文道通神”的境界而已。

孔颖达,北齐后主武平五年生人,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隋末大乱,避地虎牢。

入唐后,任国子监祭酒,奉李世民之命,编纂“五经正义”,也是李唐诸位皇子南书房的主讲之一。

对应武道的“明劲”、“暗劲”、“化劲”、“先天”和“通神”,修文的境界依次为“修身”、“德行”、“君子”、“立命”和“大儒”。

“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载福绥仁惟造福,敬身有道在修身。

“德行”,文以致用、腹有诗书、以德行事,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君子”,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修文比练武更加难以进阶,除了日积月累,就要靠天赋和造化了,但凡能到“君子”境界的,已经无一不是一方天骄的存在了。

点击下载,本站安卓小说AP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